18907962153  18907965048

井冈山精神教育研究院面向全国开展井冈山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

导航

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文化 > 红色教育

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红色文化教育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如何与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更加融合,是摆在青少年红色教育研究者和践行者眼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综合《论文集》中红色教育研究群体的总体观点,均认为中小学生红色文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少,大致为:
青少年红色教育        首先,教育内容生硬,教育形式老套,难以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红色文化,尤其是涉及党史部分的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精神文化及实践经验等跨越式的历史沉淀,对于大学生甚至是更高层面的知识分子而言,党史学习都将会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课题,所以中小学生在党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属于正常现象,而如何让中小学生更好地接收党史的精华则至关重要。
        其次,教育过程停留在单向输出。单向输出是当前红色文化教育的一个主要模式,中小学生只是党史的搬运者,并非承载者。当前的中小学生普遍愿意聆听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精神命脉,但鲜少有人愿意主动分享对此的心得体会。但是学习教育模式主要由一方进行灌输,四面八方的人同时接收,这将逐渐趋于“填鸭式”教育,看似进行了多次的学习,但是反馈的结果却与教育的数量不相符合。
        再次,学习时间少,趋于“碎片化”。当前的红色文化教育中,也开始出现逐渐趋于“碎片化”的问题。解决学习时间较少,杜绝“碎片化”、“任务化”是红色文化学习进程中需要警惕的问题。

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的态度如何,调查数据说了算

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态度数据调查来源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黄彦虹等人《大学生志愿服务与中小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探索——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筑梦队为例》,为读者展示了他们为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党史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结果。2021年7月—10月,他们以线下基层党史宣传教育开展情况走访及线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共回收242份有效问卷,主要调查对象为6-15岁的中小学生。以下为部分调查结果的摘录:

1、中小学只能通过现有的有限渠道了解党史。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242名中小学生中,主要通过课堂学习了解党史的占39.26%,通过报刊书籍阅读的占57.85%,通过抗战电视剧、红色电影等影视作品解读党史的占65.29%,通过互联网自主了解的占40.08%,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加深了解的占40.08%,而通过由家人朋友提及的占12.81%,其他形式仅占1.65%。尽管党史的学习宣传教育是当今社会大背景下的主流,但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知道,目前党史教育的途径相对集中,创新方法不足,中小学只能通过现有的有限渠道了解党史。

2、“填鸭式”教育可能让孩子的心中建起了抵触的城墙

        中小学生是党史教育环节的重要对象,了解他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障碍,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推动党史教育的进程。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提及党史学习中的障碍时,反应最为集中的是接触途径较少的问题,大约占被调查人员的63.64%。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生了解党史的方式较少,主要以阅读和观赏为主,形式单一。再者,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兴趣等也是孩子们反应较多的地方,这些问题归结起来还是接触途径少及宣传教育模式老套化。此外,有51.65%的中小学生认为学习时间不充裕也是党史学习中的阻碍之一,这说明即使学校方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青少年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但教育内容偏于表面,对党史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其余21.9%的被调查者表明党史学习的用处并不大,这表明开展党史教育的前期引导不足,青少年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如何正确引导他们主动了解党史是党史教育课题的重要前提。目前“填鸭式”的党史教育,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反而在孩子的心中建起了抵触的城墙。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兴趣倾向图

3、将庄严的党史艺术化、实地观赏等方式是中小学生们希望的新途径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开展好党史学习,我们需要具备恰当的工具,使用适合中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列举了几项可行性相对较高的党史学习方式: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红色主题活动、红色绘本创作、艺术与党史教育相结合、红色故事演绎,旨在通过了解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对新方法的喜爱程度来探索党史学习的新路径。调查数据显示,59.5%的中小学生更希望以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党史去了解党史,脱离仅文字宣传的枯燥模式,直面历史的遗留痕迹,以更加贴近的方式深入地发掘党史。57.44%的被调查者希望多以红色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党史教育,其余各方式占比的大致相近,仅剩选择红色故事演绎的中小学生占比较少,仅占28.93%,这说明在当前的党史教育模式下,中小学生更倾向于花费时间较短的学习模式,若想要将党史学习教育提升一个层面,则需要引导他们增强深入学习的思想意识。综合改点分析表明将庄严的党史艺术化、实地观赏等方式是中小学生们希望的新途径,也是目前党史学习需要积极开展的新模块。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的渠道分析图

老师们对红色教育的态度如何,看看数据如何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对于红色教育无疑提供了一个更为生动高效的载体,让红色历史、红色故事,不再是课本里,书籍里的文字,而是通过更为立体、多维的方式,去体会,去感悟,无论是认知上还是情感上,学习的效果也更为扎实。
        因此针对红色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的路径,广东岭南红色文化研究院的陈楚华在其《红色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的路径初探》一文中提出了实践思路。为了了解现实运作情况,作者向从事青少年教育的一线老师进行了调研,一共发出了54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4份。调研的对象都是红色教育的执行者或参与者——中小学老师,其中参与本次调研的超过87%是小学教师。在受访者中,超过92%表示学校有进行红色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相结合的实践,其中接近65%认为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探讨,也有超过27%认为效果理想,这也意味着大部分人觉得教育效果存在大幅提升的可能。对于红色教育的覆盖以及学生的理解,超过74%认为有一定效果,但需要加强。也就是说,事实上青少年的红色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开始了融合,但融合的效果有待提升。
青少年红色教育模式图        在采取红色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上采取的形式也种类繁多,其中61%是参观革命场馆,其次是红色朗诵,再次是红色讲解以及红色演讲。但对于话剧、小品等沉浸式情景实践并不多见。
        对于红色教育应该覆盖的内容来说,大家都有高度的共识。国家的历史,革命英雄故事以及党的历史分别有超过96%,91%和91%认为应该涵括,先进人物故事和党的优良传统也有超过88%的老师认为非常必要。
        同时,超过75%的人认为红色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相融合是可行,但目前缺乏深入清晰的思考和路径,另外就相结合的细分领域,88%认为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而可以结合的形式也非常丰富多元,超过88%选择红色电影,74%选择微党课,微演讲和微朗诵,重走红军路和红色拓展也有超过50%的人会选择。对于红色教育的频率,普遍比较积极踊跃,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大强度和频率,超过46%建议一个月一次,甚至有31%的建议一周一次。
红色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的可行性        在实现路径上,大家似乎都有统一的想法,接近95%的人认为应该各个学科相衔接,74%认为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也尤为重要,接近63%建立专业的辅导机制也极为必要。可以看出,大家对红色教育实践的整体化、系统化、长效化和可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视。
红色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的实现路径        此次调研显示大部分的教师认为红色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相融合具有一定可行性,而且已经进行多种可能的尝试,相结合相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层出不穷,但针对实现的路径和对应的保障制度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落实。

红色教育的实践究竟应该如何开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开展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的根本方式。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尹军成在《红色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的路径初探——以华师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5)建设为例》一文中,分享了他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文化的概念很大,在这里,我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即班级文化来谈论,为了营造一种气氛、鼓舞一种士气、激活一种情感、铸造一种精神,我做了三件事:一是开展‘启智润心的读书活动’;二是创办了‘为生命着色,精神展示的文化班刊’;三是为生命着色,推荐系弘扬红色精神的影视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涌现出了大批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伟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如陈少白、冼星海、廖承志、谭天度、林逸民、曾生、熊锐、林基路、钱兴、钟南山等。学校的老师们利用语文课和班会课同时开展“窗外的语文课”“窗外的育人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挖掘校园历史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思想,在让学生感受感悟的过程中,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演讲’‘征文’和‘演出’等综合实践活动,完美地把学科建设和育人活动结合起来。”
红色教育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帮我们负重前行而已”这句话的内涵,学校老师推荐反映革命先辈和科研人员精气神的系列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视觉冲击、文化浸润中思想和灵魂得到洗礼。翻开推荐的记录本,我给学生推荐的作品就有:《恰同学少年》《潜伏》《亮剑》《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功勋》《山海情》《大决战》。
 
        作者强调,“实践证明,这些有灵魂、有思想的文学作品确实能给学生带来精神的力量。”
        作者进行的只是在华师附中一个班的实践,见微知著,他们的实践经验对于全体青少年学生来说是具有启发性的,他们用实践来说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良好人格的塑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和塑造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既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濡染也需要知行合一的实践。
        从《论文集》中所反映的观点综合看来,红色教育研究群体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第一,对照中央精神,无论是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还是主客体的现实诉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针对公共基础课程,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二,红色教育建设要聚焦学校育人的价值本源,体现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必然性的要求。在目标确立上,是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在存在形式上,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红色教育目标像盐,各门课教学内容像水,将盐溶入水的过程就是红色教育自发熵变的过程。在内容选择上,是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红色教育须将课程作为主要场所,倚重教师作为改革行动者的能动作用,引导教师转换教学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
        第三,红色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高等学校课程应具备360度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发挥通识课的“群舞中领舞”作用,实现课程的“共舞中共振”效应。
        总之,红色教育理念必须与具体课程相结合,梳理历史逻辑,探讨当下改革的制度诉求和行动路向,这既是提升学理认识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实际工作的现实需要。

  以上就是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井冈山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教育方面的需求,可以随时咨询我们。


原文链接:http://www.jgsjs.org/wh/1/139.html,文章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