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7962153  18907965048

井冈山精神教育研究院面向全国开展井冈山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

导航

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现场教学

井冈山红色教育_朱毛旧居

 

 

      方案一

       一、教学主题

       学习毛泽东勤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理论品质。

       二、教学目的

       通过现场讲授,让学员感受到当年毛泽东是如何酷爱学习的,而且是如何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想方设法去搜集各种书籍、报纸等学习资料来加强学习的,使学员明确学习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各种信息,开阔视野,而且可以提高能力,从而使学员进一步认识到当前我们党提出构建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用具

       扩音器、耳麦、马扎等。

       四、教学实施

       学习毛泽东勤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理论品质

各位学员:

       大家好!

       现在大家面对的白色土屋,便是毛泽东的旧居,里面还保留着一堵当年布满累累弹孔的残墙,屋后有两棵在1929年的烈火中涅槃的“常青树”。大家右前方的田问石头,是当年毛泽东读书看报所坐过的,井冈山人民亲切地称它为“读书石”。再前面的黄色土屋则是朱德和陈毅的旧居。这些,就是我们进行现场感悟和体验学习的主要场所与景物。

       在现场感悟和体验之前,先由我分四个方面介绍毛泽东在大井居住前后的学习工作片断,我们共同来学习毛泽东勤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理论品质。

       渴望学习,勤读马列

       在井冈山,毛泽东最珍贵的家产就是一担皮箩,里面装的是文房四宝、文件书籍以及打仗缴获的报刊。书报就是他的宝贝。毛泽东走到哪里,当年井冈山前委的工作人员、后来的共和国少将龙开富,就把这担皮箩挑到哪里。这样,毛泽东一住下来,就可以找到自己要看的书籍、文件和报纸。

       解放后,龙开富说过:“毛主席在井冈山写的那些著作,不仅仅是他写出来的,也是我挑出来的。”

       据杨至诚上将回忆:“有一天我去向他(毛泽东)请示工作,见他正在看《资本论》,在研究马列主义学说。”的确如此,毛泽东不仅自己下功夫研读马列书籍,用它来指导根据地的工作实践,而且还把它介绍给其他领导人读,带领他的战友们一起学。在中央苏区,毛泽东亲自选了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送给彭德怀学习,用铅笔写道:“此书要在大革命时期读着,就不会犯错误(大意)。”过了不久,他又送给彭德怀一本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并又在书上写道:“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叫做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看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

       那么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呢?毛泽东便组织印制了文化读本和《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须知》等政治理论小册子,发给部队官兵和边界县、区、乡工作人员学习。还通过办边界党团训练班,办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第二期为红四军军官教导队,以后又发展为井冈山红军学校,彭德怀任校长);把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结合起来,培养基层干部和军事指挥员。因为毛泽东深知,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所以即使在中央苏区紧张的反“围剿”过程中,毛泽东也仍然想方设法收集马列书籍。《反杜林论》中译本等一批马列著作,就是他在1932年4月20日带领红军攻克漳州后所收集到的,在长征途中一直带在身边。据当年在长征路上和毛泽东一起行军的张闻天夫人刘英回忆:“红军到了毛儿盖,没有东西吃,肚子饿,但他(毛泽东)读马列的书仍不问断,其中就有《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在长征路上,他(毛泽东)患病的时候躺在担架上还读马列的书”。所以毛泽东后来说,自己“是在马背上学的马列主义”。

       臺爱古书,取其精华

       毛泽东对于古书的喜爱,来自于他从幼年时代养成的习惯,即使在井冈山时期,一有机会他也要找点古书来读。

       毛泽东曾在1938年5月3日讲过一件自己经历过的事。他说:“从前我在井冈山时,想到土豪家里去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有一位农民说:‘没有了!没有了!昨天共了产。”’毛泽东讲这件事,是为了说明当时井冈山有些农民误认为打土豪便是共产主义,但从中也反映出他对读古书的兴趣。

       就是在1 928年5月陪同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由茅坪到茨坪和大小五井传达省委指示信的往返路上,毛泽东也一直带着书。杜修经回忆:“途中在一个山头休息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拿出一本线装书,是范仲淹写的关于江西剿匪的文集给我看。”

       据杨至诚上将回忆:“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无论他做文章也好,讲话也好,经常是引古证今,深刻、透彻、明确。”因为他能够随时自如地引用古书中的文章、诗句与典故,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明白。他经常给战士们讲《西游记》、《封神榜》和《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激励战士苦练杀敌本领,启发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为粉碎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毛泽东还引用古书中“围魏救赵”的典故,提出红军的迎战方案。

       正是在阅读古书的过程中,毛泽东取其精华、得到启发,不断充实着自己。正如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指出的:“读古书使他(毛泽东)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

       重视读报,关注时事

       “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这是毛泽东的一句名言。

       在白色恐怖包围之中的井冈山,消息十分闭塞,中央的指示、文件,只能通过秘密交通转送,由于敌人的封锁,往往不能及时送达。

       比如:中共中央1928年6月4日给红四军的信,到11月2日才转到井冈山;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召开的党的“六大”决议,到1929年1月才送到井冈山,而且还有两个部分影印不出来。所以在当时的井冈山,要了解国内外的大事,要分析敌我之间的形势,更多的只能通过敌人的报纸。

       因此,不论是包东西的皱巴巴的报纸,还是托人出外买来的那些日期不连贯的报纸,以及打仗缴获的五花八门的各种报纸,毛泽东都要想办法收集起来细细加以研究,不放过报上的任何蛛丝马迹,以便及时掌握山外形势的变化。

       有时候他就是根据从报纸上得到的信息,及时作出重大的决策。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当他从报纸上了解到湘桂军阀混战,唐生智前线吃紧,湘赣边界的湖南敌军大部分调离,并开始征调各县民团前去增援时,便以十分敏锐的眼光,抓住了这有利的战机,把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后打击的第一个目标选定在当时称雄湘赣边的茶陵县。袁文才劝:毛委员,不要去,打不赢。毛委员说:没问题。果然,一举占领了县城,建立了边界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一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然而,话又要说回来,在当时的井冈山,要获得报纸的确十分困难。因为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实行了严密的封锁,连食盐、布匹和药材等生活必需品都缺乏到了极度,试想,你要读书看报谈何容易?

       没办法,毛泽东只好在打仗中收集缴获的书报,或派兵去攻打敌人抢书报。一次,毛泽东很长时间没有看到报纸了,不了解山下敌人的情况,心里烦躁不安。不得已,在1928年5月16日,他专门派三十一团的一营去攻打茶陵县的高陇圩,截取敌人的报纸,以便从中分析和判断敌情,来粉碎敌人的进攻。据当年参加战斗的三连排长陈士榘上将回忆说:“打高陇是为了开辟根据地,发动群众、扩大影响,更主要的是为了取报纸。”

       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毛泽东在同吴黎平谈自己学习《反杜林论》的体会时说:“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不解决问题,读书干什么。”毛泽东说过,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去搞军事,要去打仗。后来自己带人打起仗来,上了井冈山先打了一个小胜仗,接着又打了两个大败仗,怎么办?只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一是总结井冈山绿林好汉对付官兵“围剿”的经验。井冈山原来有个绿林好汉叫朱孔阳,他说:“在井冈山站住脚并不难,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就行了。”毛泽东总结说:“朱孔阳的经验很好,但光会打圈是消极的,我们要改一下,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他一再和战士们强调:“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

       二是总结红军开展游击战的经验。他和朱德一起总结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以及“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和“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等一套游击战术原则和策略思想,并运用这些从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率领井冈山军民先后取得了四次反“进剿”和两次反“会剿”的胜利。

       三是总结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正是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创造性地解决了根据地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而确保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沿着正确的航道健康发展——由最初“人口不满二千,产谷不满万担”面积很小的军事割据区域,很快扩大到湘赣两省六个县,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开创了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新局面,创造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新的发展道路。

       这就是他后来所说的:“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白色的客家土屋,还有这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田间石头,使多少世人为之景仰。

       今天,我们来到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来到“读书石”旁;在这里缅怀、追忆,在这里探寻、思考

       毛泽东勤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理论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去追寻和探索!

  以上就是井冈山红色教育_朱毛旧居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井冈山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教育方面的需求,可以随时咨询我们。


原文链接:http://www.jgsjs.org/zy/xc/146.html,文章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